English

北师大建立科研津贴制度

打破高校“大锅饭”格局
2000-07-21 来源:光明日报 练玉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俞敏先生的家属收到了北师大发给的九万元科研津贴,作为对俞先生所著《汉藏同源字谱稿》在去年获得首届全国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的奖金。这笔奖金也成为北师大首次发放的科研津贴中,个人获得金额最大的一笔。此事一时在北师大校园内传为佳话,而该校建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科研津贴制度在首都高校中也引起极大反响。

与北大、清华将校内教师岗位分为数个等级档次,每月发给300到5000元不等的固定津贴不同,北师大在缺乏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计划每年拿出2700万元,提高教师收入。但是,北师大并非单纯地给教师发“高薪”,而是在基本工资之外,将发放津贴与教师的工作量、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科研成果论文和获得的科研奖励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率直接挂起钩来。首次发放的科研津贴就是以全校师生近三年来的科研成果为依据,不考虑资历、职称、身份,谁的科研成果多,谁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谁获得的科研津贴就多。

由于北师大此次建立的科研津贴制度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一些职称并不高的讲师、副教授因为科研出色,获得的津贴远高于一些教授、博导;退休教师的科研也得到尊重,首次文科个人津贴排名榜的前三位被退休老教授包揽。部分博士生、硕士生获得的津贴高达1.5万元,有的学生甚至比自己老师获得的津贴还多。此举打破了国内高校分配中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格局。据该校主管科研的史培军副校长介绍,占该校教职工总人数20%的文理科科研成绩优异的教学科研人员,享受了学校科研津贴总数的80%,这充分体现了此次分配制度改革所追求的就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

北师大校长袁贵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作为一种新的分配方式,科研津贴制度还有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地方。但是,他认为,这一制度真正彻底地执行了中央提出的高校知识分子分配政策。它以教师作出的科研成果为依据,最大可能地做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从而有效解决了其它高校每隔两三年评定一次教师等级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实现名利分离,减轻了学校职称评审中承受的压力;解决了老教师普遍不愿退休所造成的人员积压问题。他认为,由于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北师大的科研实力无形中得到扩大,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些都将对北师大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创建一流大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